109 宣战日-《深渊归途》
第(2/3)页
“裁首圣殿并不相信命运、预言等无征兆的说法,我们所斩下的首级之中,也不乏命运青睐的宠儿。事实证明,全无用处。”
“大概因为你们就是斩断命运的人吧。”姜瑶倒是显得颇为轻松,“对于我们来说,这倒是没什么差别,毕竟我们本来就是幸运拥有第二条生命的人。哦,不提这么扫兴的事情了,宁恪,谈谈正事吧。立夏时节未到,你猜集散地特意安排了这个时间,是不是有什么事情?”
“一定有事,集散地不会放出无用的信息来,最多存在干扰和误导。”宁恪摸了摸面具,“如果按照正常的发展,应该是大战真正爆发的时间。”
“你注意到了吗?就连这号称坚城的关元,也开始出现——怎么说?返元的现象了。只是这里的反应速度实在太快,返元刚刚出现,就被消灭掉了,没能成什么气候。但长此以往,破绽总会出现,而这里终究是人构筑的城市,并非完美的神国。”
姜瑶的手指在一块墙砖上轻轻敲击着,宁恪注意到了她的动作。
“你感觉到不安了?”
“因为变故正在发生。你不在大内,不知道那些变化……当然,很快就会传过来的。”
“什么?”
“京城现在非常乱,你可能都想不到……”
姜瑶有些忧虑地看向关元城内,似乎在思考这里能维系的秩序还可以持续多久。
而城内的一家食肆之内,黎端雨一边挑起碗里还滚烫的阳春面,一边瞄着他偷出来的邸报。
大魏邸报也是会避重就轻地报道一些官府事务的,但黎端雨早已摸清了京城的官场情况,至少明面上那些人都是怎么站队的他都很清楚。
很显然,在荥阴的官员回京之后,京城就迎来了一次清洗。新帝登基并不是完全名正言顺的,里面有多少龃龉黎端雨不知道,但从最近一段时间杀掉的官员来看,想必是有不少人牵扯其中。
而随着老丞相袁唯农病逝,裴应甫也开始逐渐远离政事堂的一些事务,反而开始提拔新人起来。尚且处于年富力强阶段的李琢玉就变成了丞相之中权力最大的那个。从邸报上来看,新帝完全压不住李琢玉这位丞相,还是多亏了其他百官也有好几个派别,才没让李琢玉真的一人号令朝堂。
这背后的意味可就多了。
秦太师人在塞北,可是又不是真的完全不闻不问朝堂之事了。新帝继位可能是有人先斩后奏,却也算得上符合礼法,秦太师并不会说什么。但李琢玉掌权,此事若没有秦太师首肯那是不可能的,哪怕不自己回京,太师派个心腹带一封信回去,便能降了李琢玉的官职,更严格一点,直接查办了他也做得到。
李琢玉并非温和治事之辈,手段激进甚至堪称狠辣,显然,新帝那年幼带着温吞的性子并不符合秦太师对帝王的要求,但身为臣子,他也不可能真的让皇帝让位——在皇帝没有确实犯什么大错的情况下。
而在邸报的角落,有个不算很显眼的消息,就是董湉被派往西域镇压那里出现的乱军了。此事背后是谁在推动不好推测,但这位勇猛的皇室成员此时离开京城,其中大概也有些问题。
可惜,与塞北无关。
黎端雨折起邸报,将温热的面条送入口中,沧桑的面容上勾起一抹愁意。
这场景的水挺深的,如果不是察觉到这一点,他大概要去探查一下场景背后更加宏大的背景故事去了,但在意识到存在“传承断绝”这个关键点的时候,他就不准备干这种要命的事情了。
“江湖越老……胆子越小。老了,老了。”
丢下三枚大钱,黎端雨拿起斗笠戴上,走入了人群之中。
关元给他的感觉,就像是战争的祸端并未能侵扰这里一般。如果周围没有那些用于战争的天楼,他甚至会以为这是中原的某座繁华城市。
路过一道矮墙的时候,黎端雨瞥了一眼,垒起墙壁的砖已经开始了轻微的蠕动,从内部探出触须,试图探查周围的状态,但眨眼之间,它又恢复了原状。
第(2/3)页